close

中國時報【高有智╱調查採訪】

三峽老街昔日染布業興盛,以染色與碾布技術精良著稱,鼎盛時期染布商號多達十二家,曾是北台灣最具特色的染房街。地方耆老回憶,老街旁的中埔溪水流適中,水量穩定,早年曾有不少染工在此洗滌藍布,其中有不少客家人,常常哼唱山歌,抒發工作情緒,有時也會對另一邊洗衣的婦女唱情歌,形成三峽山城特殊情景。

早年繁華的三峽老街店鋪林立,包括染坊、吳服店(服飾店)、雜貨店、中藥房、糕餅店等,應有盡有,當地稱為「店仔街」。七十七歲的店家老闆劉來富,先祖來台已經是第五代,他說,清朝時代就有三角湧店仔街,當時附近山區開採樟腦,聚集許多外地工人,老街盛況就有一○二間店鋪,大約四百多人。他們家族是從福建泉州府安溪縣來台,三峽有不少安溪移民,帶來染布技術,加上師徒相傳,促成三峽的染布業。

文史工作者調查,從清朝光緒年間到日治大正時期,短短三十餘年,開創三角湧染的黃金歲月。三峽的染布和染料,不僅供應台灣所需,而且大量運往福州、廈門、上海轉銷中國各地,甚至一度威脅藍染大國印度。林茂興染坊是三峽老街第一家染坊,在日治時期名聲響亮,其中庄長陳種玉經營的「陳恒芳染坊」和秀才陳嘉猷開設的「元芳號染坊」,曾經代表台灣參加日本大阪的「勸業博覽會」,獲得褒狀表揚,「三角湧染」的名聲不脛而走。

劉來富也說,三峽染工是從各地到三峽謀生,吃住都在染坊,只有年節休息才返鄉。從前染坊前方是店面,後面就是染布場所,染完布後,染工就會扛到溪流中漂洗,並就地曝曬於溪埔地,然後以形似金元寶的「砑石」碾布壓平,工序相當繁複。有些勤奮的染工最後被老闆相中,還會入贅繼承染坊,就此落地生根。


本文出自: 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染工哼唱山歌-山城特殊情景-213000463.html

不要小看人力仲介這行,簡直就像是一座城,裡面外勞女傭外勞工人、看護人員都有呢。就連看護中心都有一半是來自他們公司。隔天,回到台灣本島,剛到家就馬上發現祖先牌位不一樣了,上面沾滿了許多灰塵,原來我爸媽也跑去溪頭住宿了,他們參加溪頭民宿七日遊,和我們的澎湖民宿旅行團其實感覺差不多,唯一不一樣的是,不巧他們去玩的時候來來去去都是抓漏防水工。原來,他們住的地方原本的實木地板出現了問題,因為木地板本身就怕水,剛好管線問題,導致走起來濕濕的。所以地上都鋪滿了拆開來的紙箱。聽完之後,我都傻眼了,好險我妹沒有跟去,他跟同學跑去住宜蘭民宿宜蘭民宿服務就很好,還有許多東西可以吃,重點是宜蘭民宿不會漏水、變速箱也沒壞,可惜油漆有點斑駁,最扯的是晚上還一直接到打錯的電話,說他們是台中搬家公司。這家宜蘭民宿位在羅東鎮上面一點,但這家宜蘭民宿在比較山上面,跟之前去的溪頭住宿有點像,倒是跟小琉球民宿相去甚遠。值得一提的是同樣在山上面的花蓮民宿相當有趣,這間花蓮民宿是許多台灣人愛去的景點,尤其是上面用最新的t5燈具創造出了許多奇幻感覺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gregree73 的頭像
    gregree73

    gregree73

    gregree7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